强化科技服务 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甘肃省科学院兰州分院推行“123”工作法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4-07-12 来源: 浏览量:436
字号: [大] [中] [小]

为贯彻落实市委“1139”工作部署,纵深推进强科技、强省会行动,助力兰州高质量发展,甘肃省科学院兰州分院坚持把推进科技服务与“四下基层”制度有机结合,创新推行“123”工作法,即院领导每周不少于一天、中层干部每周不少于两天、专业技术人员每周不少于三天服务基层科技一线,引导和推动科技人员服务全市“3+2”现代产业体系、“6+X”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以实干展现新作为,用实绩彰显新担当。

开展纾困行动 助力企业发展

为充分发挥科技人员专业技术优势,甘肃省科学院兰州院持续开展“科技人员助力企业志愿行动”。着力聚焦企业发展难点、堵点、痛点问题,在技术难题攻关、新产品研发、惠企政策宣传、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等方面为企业纾难解困。要求科技人员每月至少联系企业一次、每季度实地走访一次,主动向企业宣传、解读国家和省市相关扶持政策,紧紧抓住政策实施的“窗口期”,指导企业落实好国家和省、市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一系列助企服务政策,建立横向到边、纵向直达企业的协同推进机制,及时跟踪问效,积极争取各方支持,做好政策措施落实和工作落实,让企业获得真金白银,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增强企业发展信心。

搭建人才平台 提供科技支撑

为更好地发挥专家人才引领指导作用,经市委组织部批准,甘肃省科学院兰州分院“兰州工业研究院专家人才工作站”成立。在特色农业、精细化工、新材料产业领域先后引进了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俄罗斯外籍院士王琦专家团队联合开展微生态菌剂研发示范推广,深化抗重茬微生态制剂在百合、葡萄、红笋、马铃薯等兰州特色农业产业上的应用,累计示范种植面积达到500亩;与兰州大学化工学院马建泰教授合作,推进“甘肃省协同创新基地”建设,整合在兰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优势资源,协作开展产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通过推进兰州市新材料产业链“链长制”工作,引进中科院化物所、兰州理工大学材料指导专员4名,起草新材料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年度工作要点、招商引资工作方案,梳理产业链招商图谱、投资机会清单、目标企业清单,围绕新材料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领域开展产业招商推介,持续推进新材料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

注重双向对接 提升服务水平

甘肃省科学院兰州分院与甘肃金盾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甘肃得力帮科技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甘肃思弗化工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联合建成“甘肃省精细化工与材料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甘肃省理化分析检测协同创新中心”,签订科技人才助力企业协议书,围绕技术、平台、人才等方面需求,探索专业技术应用新机制、新模式,重点在精细化工、新材料、检验检测、技术咨询、市场信息等领域的基础科学研究和应用开发方面加强合作,提升兰州地区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建设,同时选派2名硕士研究生进驻企业研发部进行实践锻炼,合作开展科研项目攻关。

深化战略合作 拓展对外交流

兰州分院与甘肃省科学院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围绕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技术集成示范推广等方面开展长期性、全方位的战略合作;与甘肃省农业工程技术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围绕科研项目合作、人才交流培育、科研成果转化、大型仪器共享、对接交流开展合作,助力兰州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与兰州新区现代农业投资集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新材料、精细化工、食品科学、农产品加工、环境科学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推动兰州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兰州园艺学校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科研项目合作、人才培育、成果转化等方面建立长期性合作关系,助力兰州农林科技产业高质量发展。

选派“三区”人才 助力乡村振兴

甘肃省科学院兰州分院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构建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推动科技与乡村振兴紧密融合。2024年选派4名“三区”人才科技人员服务基层,助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科技人员结合当地实际,在推广新技术、引进新品种的同时,坚持“实用、实地、适时”原则,积极举办各类农业技术培训班,服务到田间地头,有效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同时为了提升“三区”人才的服务水平和质量,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建设,加强对选派工作的跟踪督促和考核验收,开展中期绩效评估和全年绩效评估。对表现优秀、成绩突出的个人予以表彰,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下一步,甘肃省科学院兰州分院将进一步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做优服务,选派专业技术人才在为基层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上精准用力,在促进产学研合作上有效出力,在赋能企业创新发展上持续发力,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建设新时代美丽兰州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