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8日,自然资源部高寒干旱区矿山地质环境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发展推进会(以下简称“创新中心”)在甘肃省兰州市召开。会上,创新中心与我院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举行了全面合作协议签字仪式。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党委书记冯起研究员,甘肃省自然资源厅徐爱俊副厅长、甘肃省有色地勘局陈建国副局长一行见证了签约仪式。
自然资源部高寒干旱区矿山地质环境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成立于2019年2月,是自然资源部首批建设的工程技术中心,由自然资源部和甘肃省自然资源厅共同主管。该中心依托甘肃省有色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江苏绿之源生态建设有限公司、美丽华夏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联合共建,是自然资源部布局在我国西部的生态修复领域重要的工程技术创新平台。中心旨在将生态环境修复技术研发、咨询、学术交流、工程化推广应用一体化,为我国西部高寒干旱区生态修复保护提供创新性技术支撑并推进生态修复技术产业化,并为我国西北地区培养生态修复技术人才。中心聘任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冯起研究员为技术委员会主任、兰州大学刘金荣教授、中国地质大学宁立波教授及我院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周自强研究员等八名知名专家为技术委员会委员,共同为中心的技术研发工作定向定标。中心成立以来,已投入1669.81万元的科研经费,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省级重大科技专项32项,形成技术专利47项,技术服务和科技成果转化收入2.33亿元,有力地支撑了我国西部高寒旱区生态保护修复和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合作协议签订后,将建立双方联席会议制度和合作工作机制,依托我院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在生态环境修复、地质灾害治理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及中心的技术平台和试验示范基地优势,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务求实效、合作共赢”的原则展开全方位的深度务实合作,紧紧围绕国家“三新一高”导向和我省“四强行动”计划,开展联合攻关和协同创新,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我国西部高寒干旱区《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重大工程总体规划》、《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等一系列国家重大规划的实施和我省生态保护修复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需求提供创新性共性技术支撑。
据悉,由我院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周自强研究员团队承担的创新中心2021年度开放基金课题“高寒干旱区矿山高陡岩质边坡生态修复多层复合植生基材研究”项目进展良好,有望在近期内取得突破,形成可推广的自主知识产权。
在当天的推进会上,与创新中心签订合作协议的还有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兰州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