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科技 我们在行动(六)】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成功保障 “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营

来源:本站 击数:1011 发布时间:2022-10-11

编者按:西气东输、西油东送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生命线”工程和标志性工程,也是党中央面向新世纪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两条“生命线”工程构成了我国西部能源战略大通道,保障了国家能源安全供应。按照甘肃省科学院党委的统一部署,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聚焦贯彻国家重大战略,两代科研人员20年来如一日,将油气管道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救灾与地质环境安全、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有机结合起来,深入开展管道地质灾害科学研究,积极进行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共建“一带一路”、加快西部大开发贡献科学院力量。


自8月以来,兰州、临夏、白银等地出现强降雨,部分地区引发严重山洪泥石流、城乡积涝等灾害。兰州—银川天然气管道、甘西南支线等多处管道受到山洪泥石流破坏,出现严重露管、悬管等险情。灾情就是任务,险情就是命令。受国家管网集团联合管道有限责任公司邀请,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连夜组织精干技术力量,派出以副所长王生新研究员为组长的专家组,针对险情提出应急方案,及时进行抢险治理,有效保障了输气管道正常运营及沿线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气。

     image.png  image.png

            红旗河防护工程              涩宁兰二线防护工程

西气东输、西油东送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中央高瞻远瞩、总揽全局、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具有十分重大的政治和经济意义。我省作为管道大省,境内敷设在役油气干支线管道近70条,总里程超过10000km,是我国西部能源战略大通道重要组成部分,保证了乌鲁木齐、兰州、西宁、银川、西安、太原、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深圳、福州等省会城市的正常生活用气和工业用气用油。保障两条“生命线”安全运营,有利于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进一步带动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经济共同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我国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

     image.png   image.png

          涩宁兰二线防护工程                       西一线防护工程

        image.png      image.png

                    西一线防护工程                      双兰线瓜州防冲工程

西北油气管道线路长、站多、面广,受自然地质环境条件脆弱性的影响,油气管道沿线发育的地质灾害类型多、分布广、线密度高。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针对西北地区油气管道地质灾害特征,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和优势,两代科研人员20年来如一日,积极投身于西气东输、西油东送工程技术保障工作中,把油气管道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救灾与地质环境安全、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有机结合起来。先后开展了油气管道地质灾害科学研究,完成了新疆、甘肃、青海、陕西、广东境内油气管道地质灾害调查、风险评价、减灾规划、应急抢险、灾后治理设计(治理效果如图1所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减灾知识培训等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项目,其中应急抢险200余次、治理灾害点2000多处、培训管道地质灾害防治人员300多人,发表论文50余篇,取得实用新型专利12项,软件著作权登记1项,编制企业技术标准1项。

     image.png    image.png

            茅庵河防冲工程                       涩宁兰一线防护工程

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将继续加强对管道地质灾害风险点动态跟踪,增强灾害风险控制的时效性、动态性、预测性和实用性,提高管道地质灾害风险管理水平,为管理层科学决策提供技术依据。下一步,该所将打造西气东输、西油东送工程防灾减灾救灾科技创新团队,加快提高骨干救援队伍专业化技术水平,增强防灾减灾与应急服务能力,为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新格局贡献力量。 (防灾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