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科学院基本情况
甘肃省科学院成立于1978年。建院45余年来始终坚持立足甘肃实际,密切结合省情开展自然科学应用研究、地方经济综合性课题研究、高新技术及产品研发,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建院以来,先后承担并完成了一批国家和省部级重点攻关项目以及国际合作项目,共取得科研成果965项,其中有118项获得国家和地方科技进步奖,为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受到省委、省政府历届领导肯定。2006年8月,省政府批准我院改革方案,将我院纳入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序列,提升为财政一级预算单位,并提出“把省科学院建设成全省自然科学研究机构省级代表队”的发展目标。
一、基本情况
通过近几年来的改革和发展,我院先后成立了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甘肃分中心、工业微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太阳能工程技术中心、传感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环境地质与灾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太阳能光伏重点实验室、微生物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甘肃省传感器与传感技术重点实验室等9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极大地提升了我院创新平台的规模;此外建有甘肃省工业生物技术产业行业技术中心和甘肃省传感器及应用行业技术中心等2个省级行业技术中心;省级室内环境质量检测中心建成并投入运营。
全院现有事业编制315名,企业及编外聘用人员230人,实有各类人员545名。其中,正高职称44人,副高职称81人,中级职称138人。博士学历39人,硕士学历15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家突贡专家1人,政府特贴专家19人,“333”、“555”创新人才15人,省级优秀专家9人,甘肃省领军人才7人。2010年9月经国家人社部批准,我院设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全院下设6个专业研究所、1个院士工作站、1个纳米应用技术研究室、1个文献情报中心、1个后勤服务中心和1个实验工厂。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与国家优先发展的新能源、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技术等相一致,在相关领域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学科优势,开展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居国内先进或领先水平,部分领域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
二、下设各研究机构及研究领域
自然能源研究所主要从事以太阳能为主的可再生能源应用研究、工程设计与技术咨询、新产品研发与测试、国际能源技术培训等,综合实力国内领先,在国际上有着重要影响,是中国南南合作的创始成员之一,也是联合国大学在中国大陆唯一的伙伴合作研究机构。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联合国工发组织国际太阳能技术促进转让中心”在该所设立。
生物研究所主要从事微生物工程技术、微生物制剂、生物过程工程、农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西部珍稀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经济植物组培繁育及食用菌生产技术研究等。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等重大科研项目。是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中心甘肃分中心、甘肃省工业微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甘肃省生物催化与生物转化工程实验室等工程技术平台的依托单位。
地质自然灾害防治研究所主要从事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考察、预测、预报和防治等,为各级政府防灾、减灾和救灾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是国内成立最早的地质灾害防治研究机构,也是我省减灾委员会成员责任单位。该所成立以来,在全省完成抢险救灾和应急考察任务400余次,挽回经济损失超过10亿元。其中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2010年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成县泥石流灾害、2012年岷县雹洪泥石流发生后承担抢险救灾任务,受到国土资源部和科技部嘉奖。拥有国土资源部授予的三项甲级资质,是我省地质灾害防治领域重要的技术支撑单位。
传感技术研究所主要从事现代传感器及其应用技术研究、开发和工程技术咨询等。以纳米功能材料、生物传感技术、新型敏感元件及MEMS传感器、传感器应用技术等为主要研究方向,并引进美国硅谷“微机电(MEMS)传感器创新团队”,拥有一支硕、博士占60%以上的高水平科研队伍,承担国家和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科技支撑计划等重大项目,被省司法厅认定为“甘肃省科学院传感技术研究所司法鉴定所”,省发改委批准以该所为基础成立“甘肃省传感技术工程研究中心”。该所在引进美国MEMS传感器科研团队基础上,筹建了MEMS传感器实验室,设计建设成国际一流水平的MEMS研发线,用于研究开发高端MEMS磁性传感器。
自动化研究所主要从事工业自动化、信息化技术及相关技术的开发应用研究。下设智能控制研究室、虚拟现实研究室、生产过程制造信息化研究室。重点研究方向有智能控制技术,虚拟制造仿真与视景仿真、生产过程制造控制与管理、光机电一体化等。
磁性器件研究所国内率先利用稀土永磁材料开展磁机械工程应用技术研究的专业研发机构,在磁力驱动、磁性器件、磁机电一体化等方面具国内领先水平的特色和优势,其中无轴封永磁泵产品研发代表国内最高水平。该所承担国家级技术示范工程项目,并为贵州铝厂设计制造了世界最大功率的超大型磁力驱动泵。该所目前还承担着国家“863”计划—能源技术领域重大科技工程项目“10MW高温气冷实验反应堆”的“一体化卸料装置研究与试验”和“燃料输送转换设备研究与试验”的两个重要子课题。2015年成功启动的世界首座球床模块式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燃料装卸与贮存系统运输转换设备项目,为我国发电、炼油、化工等领域的发展提供占领时代制高点的有力支持。
文献情报中心主要从事文献信息检索、科技情报咨询、发展专题研究、网络平台建设、期刊编辑出版等工作,为全院科技事业和院所发展提供基础支撑。承担建设的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用户管理平台,是省属科研机构第一家国家级综合性信息服务平台;出版发行的《甘肃科学学报》属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位居全国同类学术刊物前列,是展示我省科技发展动态和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窗口。